English

说“宁馨”

2000-01-2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商务印书馆 冯爱珍 我有话说

说起“宁馨”这个词的意思,一般人恐怕一时说不上来。读过一点书的人大概知道这是一个古汉语词,不过,平日里说话为文也不常用它。然而,近来“宁馨”突然热闹起来。何故也?皆因一家喻户晓之名人为抒发激情,“信手拈来”一个“宁馨”形容氛围,“九州得意革新路,四野宁馨绽笑容”。此“宁馨”又引来两个企图“骗取几个可怜的稿费”的老师对名人出版的一本发行量达一百多万册的《××随想》的“奚落”。为回应这种“奚落”,名人又出版了一本同样销售业绩不菲的《××情缘》,特在前言中表白使用“宁馨”的正确性,为“宁馨”正名伸冤。随着《××情缘》的问世,名人登上《中华读书报》的“书评广场”高呼一声“名人出书何错之有?”再次为“宁馨”鸣不平。名人认为词义这东西“太可见仁见智”,自己“到现在没有发现它(“宁馨”——笔者注)是错的”。名人教导读者:“认为‘宁馨’二字只能当‘那样的’解的,敬请理解为‘四野那样地开心地笑着’。以为可以旧词赋新义的,与我一样当成祥和、幸福、安宁亦可。”名人不弃“宁馨”,显然是带着情绪来续“情缘”的。几个“挑错”的老师大概出于职业习惯,担心误人子弟,指出名人的错,以便读书的人真正做到开卷有益。名人以其修养应该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好意,而不必再次使用“宁馨”,为证明自己的正确,反而错上加错。

“宁馨”是晋宋时期通用的一个代词。宁,指示事物,相当于“如此”。清·刘淇《助字辩略》考释:“此‘宁’字本作去声,与‘恁’同。俗云:如此也。”唐·陆畅《惊雪》:“天公宁许巧,翦水作花飞。”馨,是语助词,犹如“然、一样”。《世说新语·忿狷》:“冷如鬼手馨,强来捉人臂。”《正字通·香部》:“馨,晋人以为语助”。“宁馨”合而为词,意思即“如此,这样”。唐·刘禹锡《赠日本僧智藏》:“为问中华学道者,几人雄猛得宁馨。”元·方回《听航船歌》:“五千斤蜡三千漆,宁馨时年欲夜行。”章荑荪注:“宁馨,晋宋流传下来的俗语。‘宁’当‘如此’、‘这般’解;‘馨’语助词。”相似的用法还有“如馨”、“尔馨”等。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“桓大司马诣刘尹,卧不起。桓弯弹弹刘枕,丸迸碎床褥间。刘作色而起,曰:‘使君如馨地,宁可战斗求胜!’桓甚有恨容。”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殷中军尝至刘尹所清言,良久,殷辞小屈,游辞不已,刘亦不复答。殷去后,乃云:‘田舍儿强学人作尔馨语。’”今人已不用这些词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只收有“宁馨儿”。“宁馨儿”由“宁馨”与“儿”合成而来,意为“这样的孩子”。《晋书·王衍传》:“总角尝造山涛,涛嗟叹良久,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妪,生宁馨儿!然误天下苍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’”后转取字面为义,意为美好的孩子,用做赞美孩子的话。

将“宁馨”’用于形容“氛围”,显然是见字取义。宁,在现代语中的基本意义是“安宁”;由“馨”组成的“温馨”一词,近几年借港台电视剧大行其道。名人是否受此影响,将“宁馨”理解为“安宁温暖”了呢?按理说,随着语言的发展,词义可以缩小,可以扩大,也可以转移。晋宋时期的“宁馨”发展至今,不排除词义可以由“如此”转向“安宁温暖”,但关键有一条,即应遵循词义存在的“约定俗成”的规律。一般来说,用已经“约定俗成”的词作为语素再赋予新义时,新词与原来的语素要有继承性,并不是毫无关系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